Android QQMusic 音乐你的生活设计实录

2012/6/1 15:21:27   阅读:2605    发布者:2605

相信大多数设计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:在产品设计过程中,设计师和产品经理不断pk,各抒己见,甚至闹得脸红耳赤、拍桌翻脸,最后项目总结时又因达不到“理想目标“双方深深自责,纷纷表示”缺少交流“。彼此不断pk,交流绝对足够,只是我们缺少有效沟通的工具。如果能在早期建立共识,口水仗爆发的频率就会越少,真正花在产品上的时间也就越多。这一次,我们决定更早地切入,在最开始的产品规划层面,引入“产品定义描述”(关于ap-plication definition statement,请参考《iPhone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》)。

产品定义描述(product definition statement),着重解决三大问题:解决方案、目标受众、产品优势。针对And-roid QQ music,我们与产品经理建立了一个统一的认知:
· 解决方案:移动场景听歌
· 目标用户:android平台用户,大部分是上班族
· 产品优势:随身携带的歌曲列表(收藏夹)和丰富的运营歌曲库

从源头的战略层面上建立了统一的认知,我们接下来开展的工作就有根据了。既然核心是解决“移动场景听歌“的问题,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什么是”移动场景“?移动环境和PC环境差异甚大,碎片时间的使用更为突出。用户一天是怎么活动的呢?每次拿起手机听音乐都是什么时间?上班的公车上、走路、晚上睡觉前?在这些点上用户都会做些什么?简单的脑暴可以罗列各个可能的使用场景,但还比较粗糙。场景的构想需要建立在高度的认知上,这时候用研的切入显得相当关键,用户特征、喜好、使用习惯…对用户越了解,场景就越能贴近真实、越能发现更多的细节。这些都为后续的设计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。

客观构建的场景有很多有意思的发现:
  1. 在播放本地歌曲时,用户挑选第一首歌往往比较犹豫,但对后续播放的歌曲却不太在意;
  2. 对播放模式,中国的用户会认为这是一种单选的模式选择,而非“开关”组合之意;
  3. 抖动换歌很有趣,但是用户几乎不会用到,“谁会在逛街走路时摇手机呢?”
  
  从场景仔细分析和推敲,很容易就可以明确产品的需求,对应上述三个发现,需求如下:
  1. 提供“马上听歌”引导用户直接听歌;
  2. 三态按钮实现“列表循环、单曲循环、随机播放”三种模式切换;
  3. 忽略抖动换歌这种华而不实的特性。
三、敏捷原型设计,适应与借鉴并行
  用研的输出以及前面的ADS定义为功能筛选和设计取舍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依据。在需求框架大致决定的时候,我们接下来就进行方案设计了。正所谓“一图胜千言”,原型有时候会比面面俱到的文档更直观。

在原型迭代的过程中,需要注意android平台的UI尴尬。与其他平台(iPhone、symbian、windows mobile)不同,an-droid更加开放,不同的厂商不同的ROM版本界面规范并不统一。如果简单地将其他平台的设计规范移植过来,产品体验可能会和整个系统“格格不入”。借鉴了android平台的一些优秀app(比如twitter和new york times)的设计策略,我们决定“适应与借鉴并行“:在大的基础体验上,保证与系统体验一致,尊重平台使用习惯;在细节体验上,尽量克服系统的操作困难,保证局部体验的流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