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觉元素如果有清楚的浏览次序,那么应该明确它们的层级关系。也就是说,如果用户每次都按照同样的顺序浏览同样的东西,不清晰的层级,没法告诉他那里才是重点,最终会显得杂乱,使人困惑。在不断变更设计的情况下,很难保持明确的层级关系,因为所有的元素的关系都是相对的。如果所有都被强调,那么相当没有被强调。如果要添加一个特别重要的元素,设计师可能要考虑重设每一个元素,以再次达到明晰的层级。多数人不会注意视觉层级,但这是增强设计的最简单的方法。
正如John Maeda在其著作《Simplicity》中所言,恰当地组织视觉元素能够化繁为简,帮助他人更便捷地理解你的表达,比如内容上的包含关系。用方位和方向上的组织可以自然地表现元素间的关系。恰如其分地组织内容可以省去很多用户思考,他不必着琢磨元素间的关系,因为你已经表现出来了。不要迫使用户做出分辨,而是设计者用组织表现出来。
物理世界的色彩会随光线改变而改变。艳阳高照与夕阳西沉时,我们看到的景物有很大不同。色彩很容易被环境改变。因此,设计中色彩不应作为决定性因素。色彩可以醒目,作为引导,但不应该是做区别的唯一元素。在长篇阅读或者长时间面对电脑的情况下,除了要强调的内容,应采用朴素或喑暗的背景色。当然,视读者而定,也可采用明亮的色彩。
每屏只展现必须的内容。如果用户需要作出决定,则展现足够的信息供其选择,他们会到在下一屏找到所需细节。避免过度阐释或把所有一次展现的倾向。如可能,将选择放在下一屏以有步骤地展示信息。这会使交互更加清晰。
在理想的用户界面,帮助是不必要出现的,因为用户界面能够有效地指引用户学习。类似“下一步”实际上就是在上下文情境中内嵌的“帮助”,并且只在用户需要的时候出现在适当的位置。
设计者的任务不是在用户有需要的地方建立一个帮助系统,把发现用户需要的义务推诿给用户,让用户去在帮助系统中寻找他们问题的答案。而是应该确保用户知道如何使用你提供的界面,让用户在界面中得到指导并学习。
用户对一个界面的首次体验是非常重要的,而这常常被设计师忽略。为了更好的帮助用户快速适应我们的设计,设计应该处于零状态,也就是什么都没有发生的状态。但这个状态不是一块空白的画布,它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方向和指导,以此来帮助用户快速适应设计。在初始状态下的互动过程中会存在一些摩擦,一旦用户了解了各种规则,那将会由很高的机会获得成功。
人们追求解决现存的问题,而不是潜在的问题或者未来的问题。因为,不要为假设的问题设计界面,观测现有的行为和设计,解决现存的问题。这确实不是令人很兴奋的事情,但却是最有价值的事情,因为用户正在使用你的界面。
伟大的设计有个奇怪的属性,那就是这个设计通常会被它的用户所忽略。其中的一个原因是这个设计非常成功,以至于它的用户专注于完成自己的目标而忽略了自己面对的界面。最后,他们完美达成自己的目标,从而不需要去反应什么情况。作为一个设计师,这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,当我们的设计很优秀的时候,我们不会受到很多阿谀奉承。伟大的设计师,会用优秀的设计丰富自己,因为满意的用户往往都是沉默的。
视觉、平面设计、排版、文案、信息结构以及可视化,所有的这些知识领域都应该是设计应该包含的部分。设计师对这些知识都应该有所涉及甚至专门进行学习。不要看不起这些知识,要从中获取许多值得学习的东西,以此来提高你的工作能力。设计师的眼光要长远,要能从看似无关的东西中学习,比如:出版、编程、装订、滑板、消防甚至空手道。
【 微信扫一扫 】